`
RepublicW
  • 浏览: 80654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大连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面试问题解答

 
阅读更多
Q1.:map和set的区别,map底层是用什么数据结构实现的,要对set进行操作,set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对set进行操作,set必须重载什么运算符)
A1:Set的功能方法
    Set具有与Collection完全一样的接口,因此没有任何额外的功能,不像前面有两个不同的List。实际上Set就是Collection,只是行为不同。(这是继承与多态思想的典型应用:表现不同的行为。)Set不保存重复的元素(至于如何判断元素相同则较为负责)
Set : 存入Set的每个元素都必须是唯一的,因为Set不保存重复元素。加入Set的元素必须定义equals()方法以确保对象的唯一性。Set与Collection有完全一样的接口。Set接口不保证维护元素的次序。
HashSet : 为快速查找设计的Set。存入HashSet的对象必须定义hashCode()。
TreeSet : 保存次序的Set, 底层为树结构。使用它可以从Set中提取有序的序列。
LinkedHashSet : 具有HashSet的查询速度,且内部使用链表维护元素的顺序(插入的次序)。于是在使用迭代器遍历Set时,结果会按元素插入的次序显示。
Q2:快速排序,堆排序,冒泡排序时间复杂度
A1:快速排序,堆排序,冒泡排序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T(n) = O(n^2)
    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T(n) = O(n*log n)  (前面的报告中已经有分析说明)
    堆 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    T(n) = O(n*log n)   ( 在最坏的情况下)
Q3:数据结构中B树和B+树的主要区别?
A3:这两种处理索引的数据结构的不同之处:
1。B树中同一键值不会出现多次,并且它有可能出现在叶结点,也有可能出现在非叶结点中。而B+树的键一定会出现在叶结点中,并且有可能在非叶结点中也有可能重复出现,以维持B+树的平衡。
2。因为B树键位置不定,且在整个树结构中只出现一次,虽然可以节省存储空间,但使得在插入、删除操作复杂度明显增加。B+树相比来说是一种较好的折中。
3。B树的查询效率与键在树中的位置有关,最大时间复杂度与B+树相同(在叶结点的时候),最小时间复杂度为1(在根结点的时候)。而B+树的时候复杂度对某建成的树是固定的。
Q4:红黑树是什么?
A4:平衡二叉树(Balanced Binary Tree)又被称为AVL树(有别于AVL算法),且具有以下性质:它是一 棵空树或它的左右两个子树的高度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并且左右两个子树都是一棵平衡二叉树。构造与调整方法 平衡二叉树的常用算法有红黑树、AVL、Treap、伸展树等。 最小二叉平衡树的节点的公式如下 F(n)=F(n-1)+F(n-2)+1 这个类似于一个递归的数列,可以参考Fibonacci数列 1是根节点 F(n-1)是左子树的节点数量 F(n-2)是右子数的节点数量。
Q5:Hadoop里面的MapReduce是用来干什么的?什么是HBASE?
A5:暂缺;

Q6:工厂模式和抽象工厂模式的主要区别和作用?
A5:工厂方法模式:
一个抽象产品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产品类。  
一个抽象工厂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工厂类。  
每个具体工厂类只能创建一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

抽象工厂模式:
多个抽象产品类,每个抽象产品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产品类。  
一个抽象工厂类,可以派生出多个具体工厂类。  
每个具体工厂类可以创建多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  
   
区别:
工厂方法模式只有一个抽象产品类,而抽象工厂模式有多个。  
工厂方法模式的具体工厂类只能创建一个具体产品类的实例,而抽象工厂模式可以创建多个
Q7:数据库第一个范式,第二范式,BC范式?作用?应用场景?
A7:关系数据库设计范式介绍

.1 第一范式(1NF)无重复的列
      所谓第一范式(1NF)是指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如果出现重复的属性,就可能需要定义一个新的实体,新的实体由重复的属性构成,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为一对多关系。在第一范式(1NF)中表的每一行只包含一个实例的信息。简而言之,第一范式就是无重复的列。

说明: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第一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1NF)的数据库就不是关系数据库。

1.2 第二范式(2NF)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消除部分子函数依赖]
      第二范式(2NF)是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二范式(2NF)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行必须可以被惟一地区分。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例如员工信息表中加上了员工编号(emp_id)列,因为每个员工的员工编号是惟一的,因此每个员工可以被惟一区分。这个惟一属性列被称为主关键字或主键、主码。
        第二范式(2NF)要求实体的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主关键字一部分的属性,如果存在,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一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简而言之,第二范式就是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

1.3 第三范式(3NF)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消除传递依赖]
            满足第三范式(3NF)必须先满足第二范式(2NF)。简而言之,第三范式(3NF)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不包含已在其它表中已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例如,存在一个部门信息表,其中每个部门有部门编号(dept_id)、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信息。那么在的员工信息表中列出部门编号后就不能再将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与部门有关的信息再加入员工信息表中。如果不存在部门信息表,则根据第三范式(3NF)也应该构建它,否则就会有大量的数据冗余。简而言之,第三范式就是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

II、范式应用实例剖析
        下面以一个学校的学生系统为例分析说明,这几个范式的应用。首先第一范式(1NF):数据库表中的字段都是单一属性的,不可再分。这个单一属性由基本类型构成,包括整型、实数、字符型、逻辑型、日期型等。在当前的任何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傻瓜也不可能做出不符合第一范式的数据库,因为这些DBMS不允许你把数据库表的一列再分成二列或多列。因此,你想在现有的DBMS中设计出不符合第一范式的数据库都是不可能的。
首先我们确定一下要设计的内容包括那些。学号、学生姓名、年龄、性别、课程、课程学分、系别、学科成绩,系办地址、系办电话等信息。为了简单我们暂时只考虑这些字段信息。我们对于这些信息,说关心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学生有那些基本信息
学生选了那些课,成绩是什么
每个课的学分是多少
学生属于那个系,系的基本信息是什么。

2.1 第二范式(2NF)实例分析
      首先我们考虑,把所有这些信息放到一个表中(学号,学生姓名、年龄、性别、课程、课程学分、系别、学科成绩,系办地址、系办电话)下面存在如下的依赖关系。
        (学号)→ (姓名, 年龄,性别,系别,系办地址、系办电话)
         (课程名称) → (学分)
        (学号,课程)→ (学科成绩)
2.1.1 问题分析
      因此不满足第二范式的要求,会产生如下问题

数据冗余: 同一门课程由n个学生选修,"学分"就重复n-1次;同一个学生选修了m门课程,姓名和年龄就重复了m-1次。

        更新异常:
             1)若调整了某门课程的学分,数据表中所有行的"学分"值都要更新,否则会出现同一门课程学分不同的情况。
            2)假设要开设一门新的课程,暂时还没有人选修。这样,由于还没有"学号"关键字,课程名称和学分也无法记录入数据库。

       删除异常 : 假设一批学生已经完成课程的选修,这些选修记录就应该从数据库表中删除。但是,与此同时,课程名称和学分信息也被删除了。很显然,这也会导致插入异常。
2.1.2 解决方案
      把选课关系表SelectCourse改为如下三个表:
学生:Student(学号,姓名, 年龄,性别,系别,系办地址、系办电话);
课程:Course(课程名称, 学分);
选课关系:SelectCourse(学号, 课程名称, 成绩)。

2.2 第三范式(3NF)实例分析
        接着看上面的学生表Student(学号,姓名, 年龄,性别,系别,系办地址、系办电话),关键字为单一关键字"学号",因为存在如下决定关系:

       (学号)→ (姓名, 年龄,性别,系别,系办地址、系办电话)
        但是还存在下面的决定关系
       (学号) → (所在学院)→(学院地点, 学院电话)
        即存在非关键字段"学院地点"、"学院电话"对关键字段"学号"的传递函数依赖。
        它也会存在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的情况。 (数据的更新,删除异常这里就不分析了,可以参照2.1.1进行分析)

        根据第三范式把学生关系表分为如下两个表就可以满足第三范式了:

        学生:(学号, 姓名, 年龄, 性别,系别);
        系别:(系别, 系办地址、系办电话)。

总结
       上面的数据库表就是符合I,II,III范式的,消除了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Q8:一致性hash
A8:一致性哈希(Consistent Hashing)
在此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处理服务器的选择不再仅仅依赖key的hash本身而是将服务实例(节点)的配置也进行hash运算。

首先求出每个服务节点的hash,并将其配置到一个0~2^32的圆环(continuum)区间上。
其次使用同样的方法求出你所需要存储的key的hash,也将其配置到这个圆环(continuum)上。
然后从数据映射到的位置开始顺时针查找,将数据保存到找到的第一个服务节点上。如果超过2^32仍然找不到服务节点,就会保存到第一个memcached服务节点上。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